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材料二: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革命浪潮。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
(2)这一事件开始于什么时间?有人认为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社会的倒退,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3)材料二的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它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4)请依据材料三提供的时间举出这一时期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位科学家,有哪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试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⑴ 分别写出图中A、B两大洲的名称。
⑵ 从B至C之间,贩运的是什么?
⑶ 从C回A时,除了带回他们需要的经济作物之外,最主要还带回了什么?
“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事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这段演说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中的一段原文。
请回答:
①这段演说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②罗斯福政府一上台就宣布什么措施解决这次危机?
③该措施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④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⑤结合上述材料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况,请对罗斯福做出简要的评价。
材料一:欧洲正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在德国,已经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虫者,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
材料二: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强调和平,使战争悲剧不再重演,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请回答
①材料一记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什么条约?
②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
③ 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神话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是什么?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有关处置德国法西斯的会议是那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在战后成立一个国际组织,这个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在德国,已经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者”,其它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
材料二:胡锦涛出席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表示,60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这场战争。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记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请问作为战争一方的“同盟国”阵营的主导者是谁?此阵营中的哪一个国家后来加入到另一方的“协约国”阵营作战?“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这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是什么? 为了对德国法西斯形成东西夹击之势,美英盟军采取了什么举措?
(3)“一战”后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什么条约?“二战”中召开的关于处置德国的会议是什么?
(4)顾世界大战的历史,你对此有何感悟和启示
读下列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一和 图二的名称。
(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这些科技革命的成果发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