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自去年12月底以来,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和巴西相继发生罕见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许多人将所发生的灾难与“拉尼娜”现象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该区域海面持续偏暖的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本次拉尼娜现象开始于2010年年中,现在仍在持续。
材料三 2010年某月份赤道及南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分布图。

注:距平是指与正常状况的差异,正值代表比正常值大,负值代表比正常值小。
(1)读材料三,从热力环流和东南信风强弱变化的角度分析导致澳大利亚洪灾的原因。
(2)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我国东部部分城市也经常遭遇暴雨并形成内涝现象,同时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简要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巴西和印度两个“金砖国家”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A B 城市:C D
(2)巴西利亚位于新德里的______方向,当新德里高温多雨时,巴西利亚的气候特征是
(3)印度北部经常发生地震,而巴西很少有地震发生。请用板块构造学说分别解释其成因。
(4)1960年巴西政府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请分析迁都的原因。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 地区。
(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 区过渡的地带。
(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描述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
(2)南极和平站位于昆仑站的 方。
(3)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是我国的 季。
(4)读图可知,南极地区分布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的形成需要暖湿的环境与茂盛的植物,而南极地区冰天雪地,号称“白色荒漠”。请简要解释“南极地区煤炭丰富”这一地理现象。
(5)现在,每年到南极地区的观光游客多达约3.5万人。请列举一例南极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下图为“长江、黄河干流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8分)

(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共同流经 省和四川省。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汇入。进入下游地区,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形成“ 河”。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其具体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条)
(3)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终年不冻,素有“ 水道”的美誉,长江流域主要的油料作物是 ,长江流域最重要能源是
(4)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支流无法汇入 B.区域内气候干旱,降水少
C.近年来黄河上、中游用水量过大 D.黄河存在凌汛现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图中甲、乙两国,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都属于 国家。图中甲国工业主要分布于 。两国工业发展的条件最主要的差异是
(2)甲国农业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农业机械以小型农机具为主,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从两国自然环境特点分析两国农业生产特点形成的原因。
(3)右图是“沿30°地形剖面图”,它与甲、乙两国中的 国的地势起伏相符合,该国的地势特点是
(4)甲国位于 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地震,日本居民观赏樱花的时间从南到北推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原因是 ,澳大利亚最大城市和港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