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图解答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世界政治的发展而言图一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2)图三带来了什么结果?有何意义?
(3)图一、图二与图三有什么关系?简要阐述。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法国的沦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伯里克利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负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的才能。任何人,只要它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材料二雅典居民比例:公民占比例是9%,其他居民所占比例是91%。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
(2)根据材料二,“其与居民”在雅典指的是哪些人?
(3)根据材料一、二,你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过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萌芽、复兴、成熟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该学派不朽的名言。
材料二 14世纪时,意大利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非常热爱,……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四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是他们的代表;我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智者学派名言的认识。
(2)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试分析上述现象的实质。
(3)列举材料三启蒙运动中法国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各自的主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周润发主演的史诗电影《孔子》于2010年1月22日正式全球公映,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电影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壮阔激荡的乱世画卷和千古圣人孔子雄浑跌宕的传奇生涯,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惊天动地、大气磅礴的决战春秋图。
为了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从2004年底开始,我国……在海外设立汉语推广机构“孔子学院”。目前,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孔子》电影海报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
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四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孔子开创的儒学为什么仍然受到中国以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强烈关注?
(2)扼要指出材料二、三的核心思想。并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两人观点差异的原因。(8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时儒学是如何被“改造和重塑”的?列举其代表人物。(4分)
(4)一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不同看法。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儒学?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年~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共和”“民主”字眼在1893~1913年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下图为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2)依图分析1940~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金冲及《新中国的第一年:写在国庆55周年之际》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