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1782年华盛顿一位过去的部下刘易斯·尼古拉上校,给他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列举了当时美国存在的种种弊端,将原因归咎于共和制度,然后劝华盛顿担任国王,他回信道:“……我很难设想我有什么行为竞会鼓励你写这样的一封信,在我看来,这封信包含可能降临到我国头上的最大危害。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材料二: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华盛顿对尼古拉上校劝他担任国王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拿破仑是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作为法国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他是怎样建立个人独裁的?他采取的哪些措施和活动体出了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相容性?
(3)就华盛顿与拿破仑对个人独裁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
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二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6分)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27年的后半年,太宗就如何使国祚长久一事征询群臣的意见。年迈的萧瑀建议,应恢复使夏、商、周三代国祚长久的封建制。
萧瑀的建议引起了历久不息的热烈争议。大多数朝廷官员完全反对恢复封建制。礼部侍郎李百药指出,周代所以国祚长久是由于天命,而不是由于封建制度,况且到了后期,周就极度衰弱了。另外一些官员则指出了实行封建的后果;魏徵的反对理由是,实行封建将缩小王畿,大量减少国家的岁入,以致无力供给官吏的俸禄。他和马周还指出诸侯无道的危险和可能发生的国家防务问题。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与国家主义者相对立的政治派别是州权主义者。他们认为各州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而邦联则是:“各主权国家之间的一种同盟。”但他们对邦联时期棘手的政治、经济问题并无良策。因而都逐渐倾向于赋予中央政府更多的权力,以解决共同关心而又非一州所能单独解决的各种问题。
──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 , 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同时,民族区域自治是一种政治体制,通过这一政治体制,吸引少数民族人民参加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活动,在民主的基础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李安辉、王升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政治文明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多数朝廷官员完全反对恢复封建制”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家主义者与州权主义者在主张上的区别与一致性。
(2)根据材料三,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通过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央政府加强地方管理的认识。


材料一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因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国家之存在,民族之绵延,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时革新改进之处。但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我们要重新创建新历史、新文化,也决不能遽尔推翻一切原有的旧历史、旧传统,只盲目全部学习他人,便可重新创造自己。这并不是说西方民主制度有什么不好,但西方有西方的传统来历。即如英国和美国,他们的民主制度即已各有不同。中国有中国自己的国家、民族与历史传统,几千年来的国情民风,有些处迥异于他邦。若中国人不能自己创制立法,中国今天将永远无望。我们若只知向外抄袭,不论是民主抑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通的一面倒主义!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钱穆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