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观察内容 |
A |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
清水、苏丹III染液、50%酒精溶液 |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
B |
菠菜叶 |
无水乙醇、层析液 |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
C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
(1)A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 。
(2)B组实验中,若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是 。
(3)在做C组实验时,应选择图甲
(填编号)处细胞为材料。某同学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乙图所示图像,此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 。
a.视野选择不合适
b.取材时间不合适
c.制片时间压片力量不合适
d.解离时间不合适
![]() |
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2)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⑥是 。
(4)过程⑦采用的实验技术是 ,获得的X是 。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下面是某同学做自生固氮菌分离实验的方案和观察结果:
NaNO3:2g |
K2HPO4: 1g |
KCl: 0.5g |
MgSO4: 0.5g |
FeSO4:0.01g |
蔗糖:30g |
琼脂:15~20g |
蒸馏水:1 000 mL |
一、实验目的(略)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接种
(1)接种前,准备好盛有配方如上表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皿中并灭菌,供实验用。
(2)取10 g土壤,放在无菌研钵中,注入5 mL蒸馏水,并用无菌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3)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将培养皿盖轻轻放在桌面上,手拿培养皿。将接种环放在培养基边缘处冷却。然后,用接种环蘸取少许泥浆,轻轻地点接在培养基的表面上,共点接15~20处。
(4)接种后,轻轻地盖上培养皿盖,将培养皿放在实验桌上。
2.培养
将接种过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在室温下培养3~4 d。
3.观察
3~4 d后,取出培养皿,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其中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并为褐色菌落的为自生固氮菌。
4.镜检(略)
该实验方案和观察结果中有几处明显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为了使农作物正常生长,往往需要大量施用化肥,而化肥的大量施用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消耗能源等。因此,生物固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生物固氮就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如根瘤菌、固氮蓝藻等)将空气中的N2固定为NH3的过程。
(1)维持生命必需的化学元素中占原生质总量95%以上的有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被称为主要元素,这些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中,属于酸酐的是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化肥厂合成氨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工合成氨所需的反应条件相比,生物固氮的顺利进行是因为这些固氮微生物体内含有特定的_________。这类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3)根瘤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人们正致力于转基因固氮植物的研究,科学家已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根瘤菌的固氮基因转移到了水稻细胞中,并在水稻细胞中发现了固氮物质,固氮基因控制固氮物质合成的过程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步。
(4)有一种土壤微生物能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此种微生物是_________,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
(5)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雷雨发庄稼”的道理。
图表示巴氏梭菌在不同含氧量时的固氮量变化曲线,请分析:
(1)随着含氧量的增高,巴氏梭菌的固氮量_________。这说明其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然条件下,巴氏梭菌常与腐生细菌生活在一起。腐生细菌吸收氧气,对巴氏梭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巴氏梭菌能产生某种抗菌素,抑制真菌的生长,这对腐生细菌来说是__________。
(3)从(2)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巴氏梭菌与腐生细菌的关系从生态学上可称为_________。但是它们又都以土壤中的腐殖质或有机物为营养来源,因此,它们的关系还包括_________。
图表示胡椒(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的关系,纵坐标表示胡椒整体表现出的吸收和释放CO2的状况,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请分析回答:
(1)当光照强度大于b时,光合作用的强度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a时,胡椒表现为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形成这样状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到达叶绿体被固定经过了_______层生物膜。
(3)若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a,胡椒能否开花结果?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曲线改绘为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的曲线,a、b点的位置应分别如何移动?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