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不正常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
D.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
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于
A.排卵前,在卵巢内 | B.受精前,在卵巢内 |
C.排卵前,在输卵管 | D.受精后,在输卵管内 |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也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
B.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
C.乙细胞在持续的原代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
D.仅用该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
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物,但乙种植物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且相关性状均为核基因控制。要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
B.将乙种植物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物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
C.两种植物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
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
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
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
C.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
D.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
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常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育转基因的外植体得到的新个体属于基因突变个体 |
B.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理化因素诱导可获得大量有益突变体 |
C.单倍体育种中经减数分裂和组织培养两个过程能获得纯合二倍体 |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