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地球某日昼夜分布情况示意图,N为北极点,S为南极点,P为120°E和晨线的交点。图2表示四地旗杆的日影(图中短粗线)朝向,读图回答1~2题。
若从该日开始P点向北极点移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昼变长 |
| B.合肥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
|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 D.合肥某中学正午旗杆的影长将逐渐变短 |
当P点地方时为6月22日9点时,图2中影子朝向正确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
①高科技产业②高耗能产业③高燃料消耗产业④高污染工业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较早,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 |
| B.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由于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的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
| C.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玉米带,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
| D.田纳西河流域内炼铁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有关田纳西河水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
| B.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 |
| C.流量稳定,通航价值高 |
| D.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
关于河流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
| B.河谷平原是人类集中分布的地区,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量 |
| C.河谷平原是人类集中分布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
| D.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对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影响不大 |
读东北地区略图。
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和C处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
| A.畜牧业为主 |
| B.种植业为主 |
|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
| D.淡水养殖业为主 |
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
| B.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
|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
| D.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②农业生态类型单一③自然地域完整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部⑤生产部门齐全
| A.①③⑤ | B.①②⑤ | C.②③⑤ | D.①③④ |
下图是山西省煤炭产业链图。
建设坑口电站的积极意义和坑口电站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 A.减轻交通压力、资源 | B.减少环境污染、交通 |
| C.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 | D.促进煤炭资源开发、市场 |
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
| A.延长产业链 | B.提高附加值 |
| C.增加就业率 | D.降低碳排放 |
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A.改善了环境质量 | B.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 |
| C.促进了新兴工业的发展 | D.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