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种细菌株要从环境中提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年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
注:L—亮氨酸 S—链霉素 “+”—加入 “—”—不加入B
如:L—:不加亮氨酸 S+:加入链霉素
| 选项 |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 |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 |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抗链霉素的菌株 |
| A |
L+ S+ |
L— S— |
L+ S- |
| B |
L- S— |
L+ S+ |
L— S+ |
| C |
L— S+ |
L+ S+ |
L— S— |
| D |
L+ S— |
l— S— |
L+ S+ |
右图为二倍体生物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正常情况下, 1/染色体上相应位点的基因为A或a |
| B.1与1/、2与2/、3与3/分别为三对同源染色体 |
|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裂结束后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
| D.该细胞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鉴别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
|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
玉米籽粒黄色对无色显性。现用无色玉米为母本,去雄后授以黄色玉米花粉,若母本植株所结籽粒中出现无色籽粒,原因可能是
①父本是杂合子②外来花粉授粉③多倍体不育④未受精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男人A有一罕见的X连锁的隐性基因,表现的性状为A。男人B有一罕见的常染色体显遗传病,它只在男人中表达,性状为B。仅通过家谱研究,能否区别这两种情况
A.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的后代都只有男性个体表现所患病的性状
B.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都不会有B性状的女儿
C.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不会有表现A性状的儿子,而男人B儿子不一定有B性状
D.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可以有表现A性状的外孙,而男人B不仅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外孙,还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孙子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6个着丝点,该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也有36个着丝点 |
| B.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Y |
| C.除了生殖细胞外,能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
| D.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染色体8条,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4个四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