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回答: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指哪一次革命?
(2)材料二中“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苏联的模式”指的是?这种僵化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3)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材富。想一想,中苏(俄)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它给我们哪些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俄国十月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
-----清代某皇帝的密诏
材料三:“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摘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我们现在认定这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该派别发起了哪一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请客观地评价该运动。
(2)材料二这道密诏是清代哪一位皇帝在哪一年下发的?密诏中提到的变法是指什么?揭开“变法”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九十年前”具体指哪一年?“先生”是指谁?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领导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北京学生示威游行图二 嘉兴南湖游船
(1)图一反映的是发生在何时的什么历史事件?引发此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请说出此事件的历史意义。
(2)图二中的“游船”因为何时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请写出两位参加这次会议代表的名字。这次大会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年时,所有的知识分子都积极参与接受西方的民主文化,“德先生”(民主一词英文音)和“赛先生”(科学一词英文音)成了主导的标志。
——(德)康德拉 .赛茨<<中国一个强国的复兴>>
材料二: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成了哪一运动的主导标志?写出“所有的知识分子”中两位杰出代表。
(2)《狂人日记》就是白话短篇小说,小说的作者是谁?结合材料二“法令”内容,说说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3)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热点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2008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热点二:2008年 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什么成立?
(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3)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2分)读图,回答问题。

(1)鸦片战争后,A地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此地是
与上述史实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4分)
(2)甲午中日战争后,B地区曾被作为割让的对象,此地区是
与上述史实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4分)
(3)上述两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什么严重后果?(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