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轼从旁观,则能诵习其辞窃: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酬:报答
D.故天下信其诚,争尊之师:师从、学习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                 (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显扬,她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尊敬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3)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狂惑。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下列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卓越不凡 B.退而论书以舒其愤计策,谋略
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散失 D.曼辞以自饰美饰的言辞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然后是非
B.是以肠一日九回是以就极刑无愠色
C.与时俯仰,以通狂惑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
D.万被戮,岂有悔哉累百世,垢弥甚耳

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B.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C.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D.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题目。(共13分)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正襟坐危:端正地。
B.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曾:曾经。
C.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
D.非吾之所有苟:如果。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郁苍苍相与枕藉舟中
B.举匏樽相属不物喜,不以己悲
C.哀吾生须臾师道不传也久矣。
D.逝者如斯,未尝往也蟹六跪二螯

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的情怀。
B.用曹操的典故是为了赞美他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也是为了表达对他被周郎所困的遭遇的同情。
C.与永恒的水月对比,人是渺小的、可悲的,但苏轼能变化角度看到“物我皆无尽”,这是他思想的通达之处。
D.最后苏子与客相互枕躺在舟中,不知道东方已经泛白,这是一种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翻译下列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吗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与?过:过错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主管祭祀的人
C.丘也闻有有家者国:诸侯的封地
D.安无倾:倾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望民多于邻国也黄鹤飞尚不得过
B.何以伐?因长句,歌以赠之
C.则修文德来之斧斤时入山林
D.龟玉毁椟中冉有、季路见孔子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达:显达 B.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放:纵情
C.乐于诗而发之发:打开 D.掇其尤其六百七十七篇掇:选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士之蕴其所有,……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殆穷者而后工也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圣俞以疾卒于京师敛貲材以送其行
D.辄抑于有司不拘于时,学于余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不是写诗造成诗人的困窘,而是陷入困境的人往往更能把诗写好。
B.“穷而后工”这一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这与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异曲同工。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认为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杰作。梅圣俞诗歌之工可从此话中体味出来。
D.全文并不是主要评论梅圣俞的诗歌艺术,而是借诗序表达了对梅圣俞未能脱穷得达“得施于世”的命运的悲叹。

用“/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2)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