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 |
B.20℃将lOg b溶解在lOOg水中得1lOg不饱和溶液 |
C.a物质的溶解度是10g |
D.将50℃时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初步提纯a |
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
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
古人曾将铅条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字的由来.“铅笔”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A.硬度小 |
B.熔点低 |
C.密度大 |
D.能导电 |
向下表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乙至过量,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图所示曲线的是()
序号 |
甲 |
乙 |
A |
铜、锌的混合溶液 |
稀盐酸 |
B |
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 |
氯化钡溶液 |
C |
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D |
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某固体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
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人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KCl |
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K2SO4、KCl |
C.只通过步骤①②就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 |
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 |
下面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混合物 |
思路方法 |
选用物质 |
A.CO(CO2) |
吸收 |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B.CaCl2(HCl) |
转化、过滤 |
过量的碳酸钙 |
C.FeSO4(CuSO4) |
置换、过滤 |
过量的铁粉 |
D.NaOH(Na2CO3) |
沉淀、过滤 |
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