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下面对“共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B.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 |
C.两岸实行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
D.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
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时曾说,非洲人民对我们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
A.支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
B.支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C.支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斗争 |
D.支援我国国内经济建设 |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
C.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
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