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声明,《反弹道导弹条约》妨碍了美国发展保护自己的人民免遭今后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导弹袭击的防御。但其实质是为加紧研究导弹防御系统寻找借口。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表明( )
|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
| B.独立自主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共同特点 |
| C.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
| D.意识形态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
|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
|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
| D.弘扬国粹以凝聚民族精神的理想 |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
|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
|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
|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
张謇就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主要表明张謇主张
|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
|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
| 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
| D.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
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映”模式②“侵略——革命”模式③“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
|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 |
|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
|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
|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
|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
|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