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超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
下图是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的一幅漫画。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最能反映的人物时代应该是
A.林则徐、魏源 | B.曾国藩、李鸿章 |
C.王韬、郑观应 | D.康有为、梁启超 |
张勋在1917年7月1日撵走大总统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孙中山发表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演讲,这里的“世界潮流”指的是
A.民主共和 | B.马克思主义 |
C.君主立宪 | D.新三民主义 |
2011年3月28日,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根据史学界对 “司母戊鼎”内壁铭文(下图)的重新解读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史学界解读的依据和方法可能是
A.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 | B.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 |
C.与同期青铜铭文对照 | D.研读古文字构造方法 |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