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读“西气东输线路”图完成4-6题。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生长期长 |
B.年降水量大 |
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 |
D.灌溉条件良好 |
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措施,不包括
A.在杭州湾附近建设核电站 |
B.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积极利用西部的天然气资源 |
C.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充分利用黄河上游的水能资源 |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 | B.开放性 | C.阶段性 | D.综合性 |
柑橘一般只能在我国亚热带的中部和南部种植,但苏州郊区位于亚热带北部,也有柑橘种植,下列措施中对苏州郊区柑橘种植有利而且必要可行的措施是( )
A.种植于向阳坡 |
B.种植于背阴坡 |
C.种植于太湖边 |
D.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 |
西红柿是夏季蔬菜,但大城市中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西红柿供应,其原因可能是( )
A.冷藏设备完善 | B.培育了四季种植品种 |
C.城郊的塑料大棚温室种植 | D.由热带地区如海南岛运来 |
下列措施中,属于对山区农业区位因素正确利用的是( )
A.山坡上开辟坡地为耕地 |
B.缓坡地上开辟水平梯田 |
C.陡坡地上发展林、牧业 |
D.引进大型农业耕作机械 |
下列哪些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改造水分条件( )
A.青藏高原 | B.东南丘陵 |
C.河西走廊 | D.河套平原 |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其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是( )
A.培育良种,改进耕作制度 | B.国家政策 |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 D.国家建设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