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图中a、b、c分别表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重状况。读图回答1-2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特征有( )
| A.青壮年劳动内充足 | B.人口老龄化显著 |
| C.自然增长率上升 | D.人口出生率较高 |
根据统计资料,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有1.6亿人,那么下列关于我国目前及未来人口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
②我国目前劳动力严重不足
③我国目前社会养老负担较重
④我国未来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回答下列各题。(单位:℃)
| 序号 |
一月均温 |
七月均温 |
年均温 |
序号 |
一月均温 |
七月均温 |
年均温 |
| ① |
-0.3 |
27.3 |
14.2 |
④ |
-2.9 |
26.6 |
12.7 |
| ② |
4.7 |
29.3 |
17.2 |
⑤ |
2.1 |
28.3 |
15.7 |
| ③ |
13.3 |
28.4 |
21.8 |
⑥ |
15.8 |
28.8 |
22.9 |
⑥→⑤→④城市一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 |
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海陆位置 | C.太阳辐射 | D.人类活动 |
与④、⑤、⑥相对应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 A.成都、武汉、杭州 | B.石家庄、合肥、香港 |
| C.郑州、西安、兰州 | D.长沙、郑州、广州 |
结合所学的知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与该岛地理特点相符的是()
| A.铁路沿线多为荒漠景观 | B.河道宽,水流缓 |
| C.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 D.地势西高东低 |
对该岛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是 ()
| A.寒潮 | B.飓风 | C.春旱 | D.火灾 |
我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关于天气的精彩描述,对于烘托故事气氛、构造故事情节起着重要作用。读《三国演义》中“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子伯曰:‘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土冻紧,土城已筑完”。回答下列各题。造成选文中天气变化的是
| A.准静止锋 | B.冷锋 | C.暖锋 | D.气团 |
下面关于“是夜北风大作”和“比及天明沙土冻紧”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准静止锋过境冷气团控制 | B.暖锋过镜暖气团控制 |
| C.冷锋过境冷气团控制 | D.暖气团过境冷气团控制 |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 B.地球的重力能 |
| 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 D.太阳辐射能 |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长江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 C.我国的夏季风 | D.我国的冬季风 |
图中①的作用是
| A.使沿岸地区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增强 |
| B.为陆地提供水循环所需要的能量 |
| C.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源泉 |
| D.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
下列关于水循环各环节中,对“水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大于④ | B.①大于② |
| C.③等于②④之和 | D.⑤大于① |
图中⑤产生的地质作用表现为
| A.内力作用 | B.外力作用 |
| C.地壳的水平运动 | D.变质作用 |
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资源具有下列哪项特征
| A.水利水害双重性 | B.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
| C.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 D.补给的循环性 |
地球上的所有水体都参与着水循环,不同水体循环的周期是不同的。下列水体中,水循环周期最短(水循环最快)的是
| A.冰川水 | B.地下水 | C.湖泊水 | D.河流水 |
改造不稳定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的主要措施是
| A.节约用水 | B.修建水库 | C.跨流域调水 | D.植树造林 |
为了解决深圳及香港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深圳建设了东江引水工程,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这一举措改变了
| A.海水蒸发 | B.水汽输送 | C.地表径流输送 | D.降水 |
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如下图所示):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
|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
|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
|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
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 B.锋 | C.高气压 | D.低气压 |
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有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