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贫困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   材料一 中国政府始终将减缓贫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努力使经济社会发   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先后制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减贫规划。
(1)从政治生活角度思考,中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扶贫减贫工作?(12分)
材料二  2001—2010年,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把扶贫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扶贫开发的资金达到2043.8亿元,年均增长11.9%。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和惠农政策措施,促进了贫困地区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政府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开发建设,有力促进了我国减贫事业发展。到2010年底,贫困地区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对我国扶贫减贫政策和措施加以阐释。(14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个足球通常由32块球片组成,从球片切割到足球成形,一般需要10道左右的工序。某足球生产企业与工业机器人厂商合作,打造了一条足球自动化生产线,过去需要100个人的工作量,现在不到10个人就可以完成。该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采用(  )

A.会使凝结在单位商品中的人类劳动量变少,降低商品价值量

B.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为自己的商品赢得降价空间

C.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可生产出更多的商品

D.改变了商品的自然属性,增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

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69 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  )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

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

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一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  )

①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

②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

③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

④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③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④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