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或火耕``````”,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12-13题。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
| A.初期阶段 | B.成长阶段 | C.转型阶段 | D.再生阶段 |
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 )
| A.基本协调 |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 C.环境污染严重 | D.生态破坏 |
下图 “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6~9题。
6.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④⑥⑦ | D.②③⑤ |
7.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 B.热带沙漠气候 | C.温带大陆性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8.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温带草原带 | C.苔原带 | D.亚寒带针叶林带 |
9.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②⑤⑥⑦ | D.①⑤④⑥ |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 A.14时 | B.16时 |
| C.19时 | D.22时 |
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 | B.东北 |
| C.西南 | D.东南 |
下图是2007年8月2日澳大利亚的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6~8题。
6.关于图中X、Y代表的气压系统及其气流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X是反气旋,气流呈顺时针旋转 | B.X是低压,气流呈逆时针旋转 |
| C.Y是反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旋转 | D.Y是高压,气流呈顺时针旋转 |
7.图中X附近的锋面给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带来的天气现象可能是
| A.天气晴朗,温度升高 | B.降雨、刮风、降温 |
| C.连绵阴雨,气压降低 | D.多云、闷热、无风 |
8.图中所示季节,正值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的农场
| A.播种小麦的季节 | B.收割小麦的季节 |
| C.在牧场上放牧的季节 | D.剪羊毛的季节 |
读下图,完成第3~5题。
3.上图中,按照发生前后的顺序排列,其次序应是
| A.①③②④ | B.②①④③ |
| C.②①③④ | D.②④①③ |
4.关于上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显示了冷锋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 | B.显示了暖锋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 |
| C.显示了锋面气旋系统的发展过程 | D.显示了气旋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 |
5.该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与下列天气现象关联性最强的是
| A.台风 | B.对流雨 | C.寒潮 | D.秋高气爽 |
读右图,回答1~3题。
1.若该气压系统形成于3月初,则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暴风雪 | B.沙尘暴 |
| C.寒潮 | D.暴雨 |
2.图示区域内风力较大的是
| A.东北部 | B.东部 |
| C.南部 | D.西北部 |
3.图中如果存在着降水现象,则可能是
| A.①③ | B.②③ |
| C.①④ | D.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