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回答30~31题。
年 份 |
1955 |
1965 |
1975 |
1985 |
1995 |
2000 |
2005 |
荒漠化面积 (万公顷) |
67 |
69 |
71 |
89 |
197.26 |
257.8 |
262.2 |
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 B.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
C.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 D.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
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A.南方低山丘陵实行退耕还林 |
B.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
C.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
D.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
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
C.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人口迁移 |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
可导致一个国家环境合理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A.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 B.消费需求不断提高 |
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 | D.大量利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资源 |
“关于寒潮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冬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 |
B.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
C.它的大风会带来干旱现象 |
D.它的影响范围(在我国)很小,且属单一灾害 |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是
A.节约用水 | B.跨流域调水 | C.兴修水库 | D.防止水污染 |
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实现该目标的措施可行的是
A.改进能源利用技术,减少能耗和排污 |
B.推广使用节能产品 |
C.严禁使用排放污染物的能源 |
D.全部使用非机动车,大量节约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