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小亮和小敏在实验室分别做三个小实验,实验过程中,他们分别遇到了不同的困惑。有些困惑,他们通过交流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但还需要听听你的意见;有些困惑,需要你帮助解决。
(1)小明的实验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他在完成教材中的探究任务后,又多加了一个弹簧测力计继续进行探究。他的困惑是:在图所示杠杆已经平衡的情况下,不知道怎样测弹簧拉力的力臂。请你在图中帮小明作出弹簧拉力F对支点O的力臂。
(2)小亮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积不同,质量分别为89 g、178 g、356 g的实心铜块做实验。实验中,他用每次都盛有30 cm3水的量筒分别测出了三个铜块的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小亮在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m/V )时,发现其中的一个测量数据有错误,这个测量数据(原始数据)是__ __(填该数据的数字和它的单位)。
小亮的困惑是:这个错误是怎样产生的。请你帮他找错误产生的原因:__ _
正确的数据应该是 (填该数据的数字和它的单位)
(3)小敏的实验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
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图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
你的意见:小亮的“方案”是 (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A.如果“方案”可行,则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注意:使像的大小与亮度是 。
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_ 。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中,尚缺少一根导线,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小科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当他断开开关整理器材时,才发现电表如图乙所示。小科同学应重新实验,实验前他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小科补上了这一操作后,重新实验并正确操作,他测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将 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65W。
以下是部分媒体资料:
义乌“三改一拆”让城乡变美
许多违章建筑都建了宽大、结实的墙基,单凭人工,拆违强度很大……(如图l)
履带式挖掘机是拆违的重要工具(如图2),其自重达12吨,部分违章建筑建造位置特珠,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只能人工拆除……
许多原来被违章建筑占据的地方,拆违后,都种植了树木,恢复了绿化,……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宽大、结实的墙基”,使建筑牢固,人工拆违,一人之力很难推倒高墙,众人合力,就容易成功,如图1所示,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__有关。
(2)如果履带式挖掘机两条履带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1.5平方米,请列式计算此挖掘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上述挖掘机在工作过程中要经过某桥梁,驾驶员发现桥头立有如图3所示的警示标志。
请判断该挖掘机能否通过此桥梁,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4)“拆违后,都种植了树木,恢复了绿化’,这样做不仅美化了环境,从科学的角度解析,也有很多有益之处,请你列举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实脸中,小阳同学设计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小灯泡L的颇定电压为10V,电压表、电流表均选择了合适的量程且能正常使用.
(1)闭合开关S后,小阳发现电压表V2的示数为0V,而电压表V1、V3的示数均为12V,电流表也有示数.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2)恢复正常后,闭合开关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依次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
次数 |
U1(V1示数/V) |
U2(V2示数/V) |
U3(V3示数/V) |
1 |
2 |
10 |
12 |
2 |
4 |
8 |
12 |
3 |
6 |
6 |
12 |
解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并记录了第3次实验数据后,小阳想测量一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结合题目信息,以下操作可以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V1的示数为10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B.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V1的示数为10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C.向左移动清动变阻器滑片,使V2的示数为2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V2的示数为2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如图所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脸装置图,其中甲为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点燃的蜡烛,乙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为确定像的位置,此时需拿一支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完全重合。
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解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米处各点亮一盏25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 瓦灯换成40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 瓦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 瓦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瓦、100瓦、250 瓦,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下:
灯的功率/瓦 |
灯功率的平方数 |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米 |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
25 |
625 |
1 |
1 |
40 |
1600 |
1.26 |
1.6 |
60 |
3600 |
1.55 |
2.4 |
100 |
10000 |
2 |
4 |
250 |
62500 |
3.16 |
10 |
步骤一、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一盏200瓦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__________米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瓦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解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