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示意图(图2),回答10~11题。 
世界能源进入“煤炭时代”大致在
| A.19世纪中期 | B.20世纪初 | C.20世纪中期 | D.20世纪末 |
现阶段世界消费比例上升最快的能源是
| A.天然气 | B.石油 | C.核能 | D.太阳能 |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据此回答问题。下面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
| A.环境污染加重 |
| B.人口出现负增长 |
| 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
| D.产业布局不合理 |
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
①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
②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
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据此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
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⑤工业基础雄厚
|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④⑤ | D.②③④ |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
| 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 | 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 |
| 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 | 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及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
| 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
|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
| 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
| 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
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问题。
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 B.技术密集型产业 |
| C.劳动密集型产业 | D.资源密集型产业 |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较小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 A.地形的阻隔 | B.水源不足 |
| C.夏季气温偏高 |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结合“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问题。
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
| A.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
|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
|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
|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
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海的火电主要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
| B.山西的火电主要输送到东北地区 |
| C.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 |
| D.云南、广西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
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 )
| A.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 |
| B.输气管线贯穿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 |
| C.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
| D.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 |
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2007年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幅图中代表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的是( )
| A.a | B.b | C.c | D.d |
甲图中按比例大小,分别代表的能源种类是( )
| A.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核电 |
| B.煤炭——水电——石油——天然气——核电 |
| C.石油——煤炭——天然气——核电——水电 |
| D.石油——煤炭——核电——天然气——水电 |
据图中反映的比例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必要性是( )
| A.天然气所占比重低 |
| B.东部地区能源缺乏 |
| C.天然气易开发,成本低 |
| D.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
目前,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 A.我国以石油为主 |
| B.我国以天然气为主 |
| C.世界以石油为主 |
| D.世界以天然气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