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初以来,中国西南五省遭遇大旱,6130多万人受灾,旱情缓解至少要到5月下旬。读我国该区域旱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读图12可知,进入2010年以来,在我国图示地区干旱范围不断扩大,重旱区逐步从云南省扩展到________省的南部、________省全部和________省西北部等。
|
降水总量(mm) (2009、11—2010、2) |
平均气温(℃) (2009、11—2010、2) |
前期降水总量(mm) (2009、6—2009、10) |
|||
今年 |
常年 |
今年 |
常年 |
去年 |
常年 |
|
某省会 城市 |
27.9 |
85.3 |
11.5 |
9.5 |
501.5 |
785.4 |
上表为某省会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结合表2和所学地理知识,简述该城市此次干旱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2009年10月16日是第29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重要性。需要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向受影响最严重的家庭提供紧急援助,并将持续增加农业投资作为长期措施。
材料2:2004~2006年世界各种谷物的产量变化图
材料3:世界重要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1)各种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谷物总产量呈趋势。
(2)埃及是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保证该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A.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 |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人口素质 |
C.鼓励劳务输出,减少粮食消费 | D.控制人口增长,调整饮食结构 |
(3)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甲图 |
乙图 |
|
农业地 域类型 |
||
区位条 件评价 |
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 (列举出最主要的一条): |
自然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 (答出三条): |
(4)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图甲a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5)图乙中b、c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读下图“北京市不同的历史时期,蔬菜基地的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成为北京市蔬菜基地的区位条件。
(2)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使海南岛成为北京市蔬菜基地的因素是和
。
(3)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远郊区甚至是郊区以外的农村和小城镇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伴随着城市文化和产业的外移,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3分)
(2)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分)
(3)由材料2中图甲和图乙信息,描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征。(2分)
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
(3)从C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说明理由。
(4)简要说明①、②两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读“相同纬度的拉萨和宁波海拔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3分)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理由为。
(2)(3分)两地中白天气温较高的是,理由为。
(3) (2分)两地中夜晚气温较高的是,理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