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同学们准备排练一部反映周恩来伟大人生历程的课本剧。下面在他们编写的剧本提纲中不准确的是( )
演出顺序 主要剧情
第一幕 开启心智
A.周恩来与同学们争相传阅《新青年》杂志 第二幕南昌枪声 |
B.周恩来与贺龙、朱德等人商议起义方案 第三幕民族大义 |
C.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到达西安,与蒋介石谈判 第四幕外交风采 |
D.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演讲,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看下图,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根本目的是( )
A.争取国内和平 | B.争取民主党派支持 |
C.严惩侵华战犯 | D.驱逐美国在华势力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
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到:“一天,吴总监来电——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A.公车上书 | B.百日维新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
C.都有巨额赔款 |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有一位历史学家曾说过,中国近代社会的分水岭是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为界。持这种说法的理由可能是( )
A.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打败了 |
B.中国割地又赔款 |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中国开始走向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