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 )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1832年改革以前,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旧选举制度没有改造,议会为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这体现出
A.君主专制是英国议会政治的一大特色 |
B.1832年以前英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仍是封建性质的 |
C.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 |
D.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的政治仍然是贵族政治 |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 B.发展资本主义 |
C.提倡民主科学 | D.推动实业救国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
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
D.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