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民居景观图。读图,图中( )
①甲、丙两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相同
②甲、丙两地区的传统民居都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
③甲、丙两地民居景观反映了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④傣族民居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⑤夏至日瑞典北部居民可见自己影子始终朝北的现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随着浙江传统制造业向湖北转移,近年来湖北迎来了“民工返乡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湖北承接产业转移会()
A.促进其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
B.造成我国工业中心由沿海转向内地 |
C.造成大量浙江人口迁入湖北 |
D.促进湖北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
民工返乡潮会使湖北()
A.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 B.环境容量进一步扩大 |
C.促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
2015年11月4至8日,中央气象台播报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一次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江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农业专家称这次降水对冬小麦产区而言“北方喜南方优”。下图为“我国小麦生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对于此次降水过程,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小麦产区,应采取的农业措施正确的是()
A.①降水到来前,做好抢收工作 |
B.②及时播种小麦,移栽油菜 |
C.③查苗补种,确保苗齐苗全 |
D.④利用墒情改善,培养壮苗 |
我国华北地区,每年入冬,在日平均气温3℃左右时,要对小麦田冬灌。下列关于冬灌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使地下水位上升,减轻土壤此生盐碱化 |
B.提高土壤墒情,防止春旱 |
C.保护表层土壤,减少风力侵蚀 |
D.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 |
读下图“世界某区域图及图示岛屿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印度洋东部海域 |
B.是印度洋通向红海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要道 |
C.北与非洲隔海相望 |
D.冬季有索马里寒流流经 |
根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岛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A.寒冷干燥极低高压控制 |
B.高温多雨西南季风影响 |
C.炎热干燥信风和寒流的影响 |
D.温和湿润西风带控制 |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抚养比高于50%,表明人口结构呈现劣势。下图为“我国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下列关于图中各阶段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00年之前,人口增长速度慢,儿童入学难 |
B.2000—2030年,经济增长速度快,劳动力缺乏 |
C.2030年之后,人口增长速度快,养老负担重 |
D.2000年与2030年人口抚养比均为50%,人口年龄结构相同 |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下列哪些措施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
①健全养老制度 ②延迟退休 ③鼓励生育
④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⑤接纳海外移民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⑤ | D.①②③ |
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响郊区 |
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