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
|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
|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
|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
苏联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后,成员参加集体农庄的同时还可以有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是集体经济下的个人经济。读下表《1940—1945年集体农庄个人经济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1940 |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1945 |
|
| 全国农业种植面积(公顷) |
15041.4 |
10812.4 |
8771.4 |
9410.9 |
10985.1 |
11360.1 |
| 集体农庄个人经济种植面积 |
3.0% |
2.9% |
3.0% |
4.0% |
4.4% |
4.3% |
A.苏联领导人认识到个人经济是集体农庄的有益补充
B.战争年代威胁社会主义公有制地位的私人经济增长
C.个人经济增长有利于满足农民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
D.个人经济是不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民经营的个体经济
当代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评论:“正是德国人在l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这可以说明
| A.科技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 | B.民主政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
| C.德国实现统一的前提和条件 | D.英国已经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
下图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白银外流使欧洲落后于世界潮流 |
| B.东方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
| C.欧洲殖民贸易加剧了东方的贫困 |
| D.白银流通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该经济政策
| A.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 | 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 |
| C.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 | D.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 B.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 |
| C.旨在限制贵族特权 | D.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