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 ( )
| A.义和团运动 | B.维新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
|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
|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
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
| 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 |
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
| B.亚历山大二世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改革中所做的努力应予肯定 |
| C.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 D.改革很不彻底,存在局限性 |
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这句话说明了
| A.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搜刮掠夺 |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
|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 | 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