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 )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
《北京条约》中有如下条款:“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反映出列强在侵华方式上的新特点是
A.增开商埠 | B.掠夺劳动力 | C.资本输出 | D.割占领土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
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 | 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
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 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围绕着国债限额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共和党方面要求削减福利开支,坚决拒绝任何征税的要求;民主党方面则希望借国债限额问题增加对富人的税收,双方相持不下。这种体制保证了
A.联邦体制,效率低下 | B.三权分立,避免极权 |
C.两党竞争,人民得益 | D.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平衡 |
“国王由选举产生,这意味着是臣民将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王,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王权的性质,这是英国从专制走向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转变。”材料中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意思是
A.人民选举国王 | B.王室推选元首 | C.议会选定国王 | D.内阁决定元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