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逐年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读下图分析回答7—8题。
2001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
| A.从人口稠密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
| B.从城市流向农村 |
|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
|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
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
|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
|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
|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
|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
读图3“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问题。
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武汉 | B.咸宁 |
| C.孝感 | D.黄石 |
该城市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其它城市的服务范围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天门市比武汉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图2“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完成2题。
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
|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
|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
|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
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动机是
| A.政治因素 | B.环境因素 |
| C.经济因素 | D.文化因素 |
读图1“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2题。
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符合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
|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
| C.人口素质偏低 |
| D.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
下面为四幅农业景观图。读图回答2题。
造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 B.地形 | C.土壤 | D.交通 |
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
| B.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
| C.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 |
| D.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
图12是欧洲西部农业产值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影响其产值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科技 | B.地形 | C.气候 | D.市场 |
X地农业地域生产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 B.乳畜业 | C.混合农业 | D.种植园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