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
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租水平:乙>丙>甲 |
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
图为7月某日12时40分(北京时间),某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与该经线上各地昼长的相关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关于图中各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经线是1300E |
B.①地在北京东南方向 |
C.①③都在北温带 |
D.①②两地间距与④⑤两地基本相等 |
若一架直升飞机此时从②起飞,6小时后到达①地,则到达时①地的区时是
A.17:00 | B.17:40 | C.18:00 | D.18:40 |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
B. |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
C. | 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
D. |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
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 | 流向 | B. | 含沙量 | C. | 汛期 | D. | 流量 |
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回答1~2题。
1.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A. | 月球阻挡 | B. | 地质作用改造 |
C. | 地表布满岩石 | D. | 地表水体覆盖 |
2.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
A. | 地表水分蒸发 | B. | 近地面空气对流 |
C.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 D. | 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 |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据此回答1-3题。选择在西昌发射的原因是因为这里
①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②海拔较高,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大
③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④纬度较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我国开发月球的理由有
①月球矿产资源丰富②月球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③月球表面超高真空、无磁场、微重力,是科研的理想场所④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征服太阳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哨阵地和转运站。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据报道,2008年1月28日卫星已转入侧飞状态,并将于2月21日经历第一次月食,这是对卫星环境适应能力的一次考验。月食主要影响嫦娥的
A.飞行速度 | B.能量来源 | C.探测效果 | D.飞行高度 |
阅读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时09分,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嫦娥”奔月旅程正式开始。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落入月表指定区域,成功完成硬着陆。
材料二: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为27天7小时多。嫦娥一号绕月飞行中,大约经历的昼夜交替次数是
A.494 | B.482 | C.18 | D.30 |
下列关于月球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上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 | B.月球上昼夜交替比地球快 |
C.月球上看太阳西升东落 | D.初一看到的是月球正面,十五看到的是月球反面 |
嫦娥一号撞击月球表面时
A.会产生大量太空垃圾 | B.减缓月球的自转速度 |
C.主动撞击,碎片受月球吸引,不会成为太空垃圾 | |
D.燃料耗尽,受月球吸引,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撞击 |
从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照片显示,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月坑,这些月坑是
A.人类发射的月球卫星撞击而成的 | B.月球上火山喷发形成的 |
C.大量陨石撞击而成的 | D.月球上的岩溶地貌 |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时与成功撞击月球时相比
①地球公转速度要快 ②地球公转速度要慢
③北京的昼夜长短差别较小 ④北京的昼夜长短差别较大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时与成功撞击月球时相比
①发射时北京已进入夜晚②撞击时北京已进入夜晚
③发射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大④撞击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