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统——“地上物理学”和“天上物理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从相同的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假想成圆轨道;另外,还应用到了其他的规律和结论。下面的规律和结论没有被用到的是( )
A.牛顿第二定律 | B.牛顿第三定律 |
C.开普勒的研究成果 |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数 |
质量为 M的物体用细线通过光滑水平平板中央的光滑小孔与质量为m1、m2的物体相连,如图所示,M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ω1,若将m1和m2之间的细线剪断,M仍将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稳定后的运动的半径为r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ω2,以下各量关系正确的是()
A.r1=r2, v1<v2 | B.r2> r1,ω2<ω1 |
C.r2< r1,ω2=ω1 | D.r2 > r1, v1=v2 |
有一种杂技表演叫“飞车走壁”,由杂技演员驾驶摩托车沿光滑圆台形表演台的侧壁高速行驶,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粗线圆表示摩托车的行驶轨迹,轨迹离地面的高度为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越高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将越大 |
B.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将越大 |
C.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越大 |
D.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将越大 |
如图所示,A、B为隔着水流平稳的河流两岸边的两位游泳运动员,A站在较下游的位置,他的游泳成绩比B好,现在两人同时下水游泳,为使两人尽快在河中相遇,应采用的办法是()
A.两人均向对方游,( 即沿图中虚线方向)
B.B沿图中虚线方向游,A偏离虚线向上游方向游
C.A沿图中虚线方向游,B偏离虚线向上游方向游
D.两人均偏离虚线向下游方向游,且B偏得更多一些
有一根长为0.4m的杆一端束缚着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并绕杆的另一端以2rad/s的角速度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球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对杆的作用力分别为:()
A.5.8N方向竖直向上;4.2N竖直向下 |
B.5.8N方向竖直向上;4.2N竖直向上 |
C.5.8N方向竖直向下;4.2N竖直向下 |
D.5.8N方向竖直向下:4.2N竖直向上 |
设想在珠穆朗玛峰上用电磁炮平射不同速度的炮弹,考虑到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第三宇宙速度为16.7km/s,且不计大气阻力,则对下述不同初速度炮弹轨迹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 )
A.v0=1.0km/s,其轨迹是抛物线 |
B.v0=7.9km/s,其轨迹是圆 |
C.v0=10.0km/s,其轨迹是椭圆 |
D.v0=18.0km/s,其轨迹是椭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