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L0 = 949.9mm;用游标卡尺测得 摆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摆球直径d = mm;用秒表测得单摆完成n = 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秒表的示数t= s;写出用本题给定物理量符号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g= 并算出g= m/s2 (取π2="10" )
(2)若该同学测得g值偏大,那么可能原因是 (不定项)
A.计算摆长时没有计入摆球的半径 |
B.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
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 |
D.试验中误将39次全振动数为40次 |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几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点连成直线(如图),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用K表示)
某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6V、50Hz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无漏点的纸带,如图所示,O点为重锤下落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为A、B、C、D,各计数点到O点的长度已在图上标出,单位为毫米,重力加速度取9. 800m/s2,若重锤质量为1.000kg。(保留三位小数)
①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B=m/s,重锤的动能EkB=J。
②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J。
③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
①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
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
② 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t图象外,还可作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横轴表示的是。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__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
、
、……;
(3)作出草图;
(4)分析图像。如果
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W∝
;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
、
、
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试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___________。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是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电阻丝外,还有如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A.电压表0~3 V,内阻10 kΩ |
B.电压表0~15 V,内阻50 kΩ |
C.电流表0~0.6 A,内阻0.05 Ω |
D.电流表0~3 A,内阻0.01 Ω |
E.滑动变阻器,0~10 Ω
F.滑动变阻器,0~100 Ω
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序号)
图中有俩处明显接线错误.请找出并填写在下面横线上(填连线的字母代号)错误1:
错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