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将授予对激光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上世纪60年代开始,激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光本身特性的描述上则遇到了一些困难,这几位科学家在当时提出了“相干性的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光学的基础,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如图所示是研究激光相干性的双缝干涉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S1、S2,由S1、S2 发出的两列波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入射激光的波长是λ,屏上的P点到两狭缝S1、S2的距离相等,如果把P处的亮条纹记作第0号条纹,由P向上数,与0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依次是1号条纹、2号条纹……则P1处的亮纹恰好是10号亮纹.设直线S1P1 的长度为L1,S2P1 的长度为L2,则L2—L1 等于:[ ]
A.5λ | B.10λ | C.20λ | D.40λ |
关于巴耳末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巴耳末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耳末公式 |
B.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连续性 |
C.巴耳末依据氢光谱的分析总结出巴耳末公式 |
D.巴耳末公式准确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实际,其波长的分立值并不是人为规定的 |
要得到钠元素的特证谱线,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固体钠在空气中燃烧 |
B.将固体钠高温加热成稀薄钠蒸气 |
C.使炽热固体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钠蒸气 |
D.使炽热固体发出的白光通过高温钠蒸气 |
下列氢原子的线系中对波长最短波进行比较,其值最小的是( )
A.巴耳末系 | B.莱曼系 |
C.帕邢系 | D.布喇开系 |
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系最小波长与最大波长之比为( )
A.![]() |
B.![]() |
C.![]() |
D.![]()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巴耳末线系光谱线的条数只有4条 |
B.巴耳末线系光谱线有无数多条 |
C.当电子从n大于2的轨道跃迁到n等于2的轨道时,所得到的谱线都属于巴耳末线系 |
D.巴耳末线系在可见光范围内只有4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