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回答4—5题。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
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为了为改善西部环境,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气象部门用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则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问题。

形成图中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 D.各地经度差异

此时从西南地区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B.受锋面活动的影响
C.受山地影响 D.受台风登陆影响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b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A.飞机场 B.码头
C.火车站 D.汽车站

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
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
③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
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M地整体搬迁至远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方供选择,比较合理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若甲、丙两省都种植水稻,分析影响甲、丙两省水稻种植共同的因素分别是

A.交通和土壤 B.雨热同期
C.劳动力和地形 D.政策和科技

分析乙、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交通闭塞和水源短缺 B.夏季酷热和台风频繁
C.干旱和低温 D.盐碱和洪涝

Ⅰ图中数字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图中丁地带7、8月份河流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 B.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C.处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 D.此时农业用水量大,导致缺水严重

读图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近年来比较严重,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与长三角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有关
B.在湖水最少的冬季危害最大
C.会引起蓝藻大面积发生,影响城镇用水
D.可引入海水,加速湖水更新,加快净化

图示地区原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却需要从外地调入粮食,其原因不包括

A.种植结构调整 B.城镇建设占用耕地
C.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D.环境污染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据此完成问题。

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A.喀斯特地貌 B.风蚀地貌
C.冰川地貌 D.火山地貌

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