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1分)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
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老人原来出生于香港岛,后来全家去了台湾做生意,
接着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离开,历尽苦难。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经历了哪几个不平等条约?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是在什么战争后签订?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1)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两项发明属于哪个领域?
(2)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两个重要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从三次科技革命中选择一项科技发明,谈谈它对于我们生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兴利除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地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航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新时代即将到来。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着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荷兰、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摘编自白海军著《2049,相信中国》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的巨人”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回答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常常都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代表和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世界历史上两位杰出人物的传记目录。
材料二: 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材料三:林肯总统在大势之所趋和人心之所向都不许再拖以前,是从来不冒险朝前走一步的。但是,只要“old Abe”(亚伯拉罕?林肯)一旦相信这样一种转折点已经到来,他就会采取某种突然的、尽可能不声不响的行动而使朋友和敌人都大吃一惊。
(1)根据材料一中的人物传记目录,判断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各有何重大贡献?
(2)据材料二,说说拿破仑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3)林肯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扭转不利的局势?这些措施的颁布有哪些重要意义?
(4)马克思评价林肯“只有他成为殉道者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是因为他的什么重大贡献?
(5)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l)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3)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九(1)班同学探寻美国崛起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2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的“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请问是谁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首批开辟者?
(2)请为18—19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每例1分,共3分)
(3)通过探讨,你认为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具备哪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