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1分)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
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老人原来出生于香港岛,后来全家去了台湾做生意,
接着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离开,历尽苦难。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经历了哪几个不平等条约?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是在什么战争后签订?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5月3日晚,学生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集会。进步记者邵飘萍在会上报告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学生们听了悲愤交加,痛哭失声。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举行示威活动。
(1)五四运动的起因是什么?,在这次运动中起到主力作用的是那些人,起到先锋队作用的是哪些人?
(2)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简述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
(4)我们把五四运动期间,爱国青年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称为“五四精神”。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五四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以除旧布新。
材料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哪四次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场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3)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各是从什么角度来探索的?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近代中国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完成下表:(每格1分,共6分)
战争 |
战后签定的条约 |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
鸦片战争 |
||
甲午中日战争 |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请列举1839年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至少两位)
(3)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中,你得到哪些启示或感悟?
附加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据此回答:
(1)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的标志性成就,请写出四大发明的名称。
(2)试从政治制度、文化政策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3)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做才能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
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
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
的作用?
(3)导致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
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