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
(1)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 ①光源、②____、③单缝、④双缝、⑤遮光简、⑥光屏,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2)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亮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并注意使单缝和双缝间距5cm~10cm,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l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2中手轮上的示数.
(3)已知双缝间距d为0.20mm,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nm.(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记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求: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2)从起始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
(3)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ΔEP也一定略大于ΔEK,这是实验存在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用自由落体运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用天平称得重物的质量为,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所示(纸带上的O点是第一个打印点,A、B、C、D、E分别是每打两个点的时间作为计时单位取的记数点,图中数据单位为毫米),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选择B点为初始点,D点为终点,则从打下B点到打下D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J;重物动能的增加量为
J;但实验中总存在误差,即△Ep△Ek(填:小于、等于、大于),其原因是。(取3位有效数字)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图线,即图,如图甲,并由此图线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即
图,如图乙,并由此也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分析,你的评价是()
A.甲的分析不正确,乙的分析正确 |
B.甲的分析正确,乙的分析不正确 |
C.甲和乙的分析都正确 |
D.甲和乙的分析都不正确 |
热敏电阻是传感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现用伏安法研究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伏安特性曲线(伏安特性曲线是指用电器的电流I与所加电压U的关系在U-I坐标中所作出的图线),要求特性曲线尽可能完整,实验用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待测热敏电阻的阻值约4~5毟.热敏电阻和温度计插入带塞的保温杯中,杯内有一定量的冷水,其它备用的仪表和器具有:
盛有热水的热水杯电源(3V、内阻可忽略)
直流电流表(内阻约1Ω)
直流电压表(内阻约5kΩ)
滑动变阻器(0~20Ω)
开关、导线若干.请在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内容:
a.往保温杯中加入一些热水,待温度稳定时读出的值;
b.调节滑动变阻器,快速读出的值;
c.重复a~b,测量不同下的数据;
d.绘出各测量温度下热敏电阻的.
如图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点的纸带,纸带固定在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后面,A、B、C、D、E为选好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由图上数据可从纸带上求出小车在运动中的加速度a=m/s2以及打点计时器打下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