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分别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改写。
赠汪伦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要求:(1)将这首诗歌改写成情景交融的短文,200字左右。(2)用第一人称,要有恰当的情景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屡次坚拒元朝征召。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请扼要剖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 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 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 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 噭噭夜猿鸣。请结合全诗,评析颈联中“断”或“平”字的妙处。
尾联“如何此时恨, 噭噭夜猿鸣”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柯子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 注 ]①王炎: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人。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②三农:指的是春耕、夏耘、秋收。这是一年农事的三个中心环节,而春耕又是最关键的。春雨浓浓,有人“对东风”“惜花惆怅”,惜花者是什么人?词人为何要提到他们?
你认为本词下片结句中哪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请结合全篇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