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分别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中用哪些意象来表现诗人是“暮” 过山村的?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结合诗的最后两联,分析诗人的心境发生了怎样变化?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宋代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元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诗中说“有逢即画”,诗人见到了哪些景物?
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作具体分析。
诗人“杖藜徙倚至黄昏”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赏析诗句“红叶黄花秋意晚”。(6分)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陈维崧①
夏日史蘧庵②先生招引,即用先生喜予归自吴阊过访原韵。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转眼葵肌③初绣,又红欹阑角。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注】①[陈维崧(1625—1682)]江苏宜兴人,历明、清两朝。科举数不利,遂游食四方。②[史蘧庵]名可程,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同祖弟,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定江南后,未出仕,流寓江南,常与陈维崧诗酒唱和。 ③[葵肌]应指蜀葵,又名一丈红,夏天开红花。说明“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两句的含意。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忽凉风索索”,以景作结,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说明。
“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