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为了研究物质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发现了电子、中子和质子,右图是( )
A.汤姆逊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 |
B.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 |
C.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
D.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 |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s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A.从第1s末到第2s末,合外力做功为2W |
B.从第3s末到第5s末,合外力做功为-W |
C.从第3s末到第7s末,合外力做功为W |
D.从第5s末到第7s末,合外力做功为W |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到达A点与一个轻质弹簧相撞,弹簧被压缩。在球与弹簧接触,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关于球的动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
B.球的动能一直在减小 |
C.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加 |
D.球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逐渐增加 |
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以上高为H的地方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桌面离地面高为h,设桌面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空气阻力不计,那么,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为()
A.mgh+![]() |
B.mg(H +h) |
C.mg(H+h) +![]() |
D. mgH+![]() |
2011年11月3日 “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某同学得知上述消息后, 画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假想图如图所示,A代表“天宫一号”,B代表“神舟八号”,虚线为各自的轨道,并且它们都按顺时针方向飞行。由此假想图,可以判定()
A.“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大于“神舟八号”的运行速率 |
B.“天宫一号”的周期小于“神舟八号”的周期 |
C.“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神舟八号”的向心加速度 |
D.“天宫一号”适度加速可能与“神舟八号”实现对接 |
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中,红蜡块在长1m的玻璃管中竖直方向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某同学拿着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每隔一秒画出了蜡块运动所到达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取轨迹上的C(x,y)点作该曲线的切线(图中虚线)交y轴于A点,则A点的坐标为()
A.(0,0.6 y) | B.(0,0.5 y) | C.(0,0.4 y) | D.不能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