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该图示意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完成18—19题。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该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该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该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

该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问题。

根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是 ()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A、D、G、B、F B、B、E、D、A、F
C、G、B、A、E、D D、G、F、B、D、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C.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该图为某大洋东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回答问题。

下图中能反映左上图沿EF线所作地层剖面示意图的是()

若丙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则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
B.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
C.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
D.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肯定位于北半球
B.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5000米
C.该山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位于1月、7月气温最低的地方
D.A坡是迎风坡的可能性大于B坡

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M地区的自然带最可能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