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300N附近四条河流的河口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1~5题。按河流的流程,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丁丙乙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丁甲四条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下列对四条河流河口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是世界著名的黄麻产区
B乙处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
C丙处是所在国最大的林业区
D丁处是所在国最大的工业区关于甲、丙、丁三处共同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盛产石油 B流域内人口都稠密 C下游两岸都盛产棉花 D都有水稻种植甲处种植的经济作物的生长条件是( )
①光照强 ②热量丰富 ③土壤疏松肥沃 ④降水丰富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甲市是上海的煤炭来源地之一。图示意2013年9月25日建成运营的M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与上海市相比,甲市
A.服务范围较广 | B.能源消费量较少 |
C.水陆交通更便利 | D.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
M工程对上海市的影响主要有
①增加就业压力②缓解能源紧张
③改善大气质量④降低用电成本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面是“南亚地区旱涝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图示区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量大 |
B.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
C.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
D.湖泊少,对径流量调节能力差 |
图中甲所在国家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
A.德干高原西北部 |
B.半岛沿海地区及东北平原 |
C.德干高原中部 |
D.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
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76米。“太白山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徒步登山者,他们常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米)开始攀登山峰。据此回答下列题。关于“生态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和扩大旅游空间
②旅游者不是被动地观赏和娱乐,而是参与了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③是旅游主体大众化的体现,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④“留下的只是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是对生态旅游的形象写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旅游者自南坡向上攀登,可能看到( )
①在山麓常绿树种郁郁葱葱②沿路成群驯鹿在林中漫步
③沿途可能有马尾松林长势良好 ④到达山顶永久冰雪千里冰封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 | 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 |
C.丙—气候干旱,灌溉水源充足 | 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 |
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粮食商品率高 | B.乙—机械化水平低 |
C.丙—水利工程量大 | D.丁—市场适应性强 |
下表是我国某个地区的农事安排,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
月份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
作业 |
种植高粱、小米 |
种植小麦 |
种植大豆 |
田地休耕 |
||||||||||||||||||||||
据表中时间及种植作物的次数来看,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一般是 ( )
A.一年一熟 | B.两年三熟 |
C.一年两熟 | D.一年三熟 |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辽河平原 |
C.松嫩平原 | D.塔里木盆地 |
第三年时,田地要休耕半年,主要考虑的目的是 ( )
A.合理安排农事的忙季与闲季 | B.减少病虫害 |
C.避免市场供过于求 | D.保持土地的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