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原为肥美的科尔沁草原,处在农牧过度地带,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使之成为今天的沙地。造成科尔沁草原土地沙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 B.过度开垦 | C.过度放牧 | D.过度开采地下水 |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题。
|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
城市化水平(%) |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
|
| 全国 |
1.00 |
52.57 |
1.00 |
1.00 |
| A |
0.86 |
47.44 |
0.14 |
0.95 |
| B |
0.82 |
42.43 |
7.74 |
1.07 |
| C |
0.93 |
56.90 |
1.00 |
0.29 |
| D |
1.65 |
63.20 |
0.83 |
2.56 |
据表可判断:()
| A.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
| B.C省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
| C.B省发展耗水型产业的条件最佳 |
| D.D省城市人口数量最多 |
表中A、B、C、D代表的省区依次是:()
A.青海、黑龙江、河南、浙江 B.河南、青海、浙江、黑龙江
C.青海、河南、黑龙江、浙江 D.河南、青海、黑龙江、浙江
图为欧洲、北美、中国三地区域电网实时负荷率变化曲线。负荷率是指用电量与发电厂的设计最大供电量的比值。读图完成下题。
a、b、c分别表示:()
| A.北美、欧洲、中国 | B.欧洲、北美、中国 |
| C.欧洲、中国、北美 | D.中国、北美、欧洲 |
图中三大区域电网:()
| A.负荷曲线日变化与当地太阳高度日变化一致 |
| B.负荷曲线之间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 |
| C.负荷总值在世界时20时达到最大 |
| D.互联可以实现电力负荷的削峰填谷 |
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六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 A.④ | B.⑥ |
| C.③ | D.⑤ |
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
|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
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 D.非地带性规律 |
读地质大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①③⑤ | B.④⑥⑧ |
| C.①②⑤⑥ | D.⑤⑥⑦⑧ |
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来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
| 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
| 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
| 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
读某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据图可知,该地先后依次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
| 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
|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
| 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形成的山 | B.乙—向斜形成的山谷 |
| C.甲—可能有地下水 | D.乙—适合修建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