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37-38题。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 | B.防洪 | C.养殖 | D.梯级开发 |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荒漠化 |
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
D.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4~17题。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陡崖高于b处 |
B.a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 |
C.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
D.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30米以上 |
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地位于山脊,地势较高 |
B.该地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
C.该地岩层脆弱,易于开挖 |
D.该地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
图中d地植物比c地长势更好,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坡度小 |
B.蒸发量小,土壤湿润 |
C.光照条件好,气温高 |
D.土层厚度大,地下水位浅 |
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下列有效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筑梯田
③控制水流量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读图(图中虚线分别表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回答11~13题。上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 A 点的日出时间为
A.北京时间 6 时 | B.地方时 4 时 |
C.国际标准时间 6 时 | D.纽约时间(西 5 区) 10 时 |
该日 A 地看到落日的方向为
A.正西 | B.西南 | C.西北 | D.无法判定 |
图中 A 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为
A.46 度 52 分 | B.23 度 26 分 |
C.43 度 08 分 | D.66 度 34 分 |
读经纬网图,PQ表示晨线,回答8~10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东南方,丙在乙的西南方 |
B.甲的地理坐标是(10°N,180°) |
C.PQ线长度约为20000千米 |
D.甲在热带、乙在温带、丙在寒带 |
图中各点
A.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从大到小依次是:甲、乙、丙 |
B.气温年较差从大到小依次是:乙、丙、甲 |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从大到小依次是:甲、乙、丙 |
D.图示这天太阳高度变化从大到小依次是:甲、丙、乙 |
甲、乙、丙三点要全部进入新的一天,至少要过
A.14小时 | B.18小时 |
C.20小时 | D.24小时 |
下图为“某校旗杆正午影端位置一年内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该校所处的纬度为
A.66.5°N | B.23.5°N |
C.23.5°S | D.66.5°S |
旗杆影端位于 ② 位置时的日期可能为
A.3 月 21 日 | B.6 月 22 日 |
C.9 月 23 日 | D.12 月 22 日 |
旗杆影端位置由 ② 变为 ③ 的过程中
A.地球公转线速度逐渐加快![]() |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
D.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3~4题。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 B.荡秋千,踏青插柳 |
C.放鞭炮,守岁迎春 | D.望双星,鹊桥相会 |
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