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 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A B C D E
试回答: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g 。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
(2)D操作应选用 mL 的量筒(从10 mL、100 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 处保持水平。
(3)E操作的作用是 。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所选用的
收集装置是E或_____。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7种物质由H、C、O、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常温下A、B为液体,A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B和单质M。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D和E均含有三种元素,且D中各原子个数比为1∶1∶1,G溶液分别与D、E、F溶液反应均可生成B和氯化钠。
①F属于_____(填 “酸”、“碱”、“盐”或“氧化物”)。
②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③若石灰水与E或F反应均得到D的水溶液和一种相同的白色沉淀,则石灰水与E或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用金属铜做电线,主要利用了金属的_____性。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每年因腐蚀而报废了大量的铁制品,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
(3)取某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向试管中继续加入足量的另一种金属,溶液中FeSO4的质量随时间的
变化如右图所示。试分析:
①若b点表示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a点表示的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写出1种情况即可),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若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则加入的另一种金属是_____。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
(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乙(填“>”、“=”或“<”)。20℃时,将50 g乙物质放入100 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____。
②下列操作能使E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_____。
a.加入20 g甲 b.加入100 g水 c.升温至40℃
d.加入150 g 40℃时甲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
(2)比较下列两种变化: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3)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此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