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2-4题在甲山峰不能看到的一点是
A.A点 | B.B点 | C.C点 | D.D点 |
若图中B点的气温为25℃,则乙山峰的气温可能为
A.19.7℃ | B.22.2℃ | C.27.4℃ | D.29.7℃ |
下列是以EF连线做的剖面图,其中与图所示最符合的是
右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题。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 |
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
D.乙地濒临海洋,丙地深居内陆 |
在正常情况下,此时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
B.南极洲的温度低于甲地 |
C.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动 |
D.亚欧大陆上受高压控制 |
以下关于甲、乙、丙的正确说法是
A.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 B.甲地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甲乙之间的地带每年都有凌汛现象 | D.丙地是人口密集区 |
读下图回答题若P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则该地位于
A.欧洲西部沿海 | B.美国西部沿海 |
C.非洲西南沿海 | D.南美西南沿海 |
此时P地同纬度大陆东岸的自然带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温带荒漠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和“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题右图所示气候类型与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经常会受到寒潮侵袭 | B.乙地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
C.丙地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丁地地势低平,多涝洼盐碱地 |
下左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右图为某区城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题.欲使直径为 0 .1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A.0.1cm/s | B.0.5cm/s | C.0.7cm/s | D.30cm/s |
表中 P 、 Q 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 | B.搬运堆积 | C.侵蚀堆积 | D.搬运侵蚀 |
能够反映右图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题.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暖温带气候类型 | B.气候特点都是雨热同期 |
C.年降水量甲比乙少 | D.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多 |
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 | B.甲终年受西风影响.乙终年受副高影响 |
C.甲海拔比乙低 | D.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迎风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