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回答6-8题。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 | B.西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
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
图6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题。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主要区位条件是
A.农场规模大,劳动力丰富 | B.水利工程量大,水源丰富 |
C.单位面积产量高,地广人稀 | D.机械化程度高,地形平坦开阔 |
图5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 | B.降低了干热程度 | C.减轻了寒冷状况 | D.加剧了干燥状况 |
乞力马扎罗山(3°N,37°E)(图3),距离东非大裂谷约160公里,山顶终年积雪。图4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第5~6题。乞力马扎罗山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A.火山喷发 | B.岩层发生褶皱 |
C.岩层断裂错动 | D.外力侵蚀 |
与喜马拉雅山相比,乞力马扎罗山地垂直自然带
A.数目更多,因为其纬度较低 |
B.数目更少,因为其海拔较低 |
C.南北坡数目差异大,因为其南北坡纬度差异大 |
D.南北坡数目差异小,因为其南北坡地势差异大 |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读图2,完成第3、4题。此次旱灾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 |
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 |
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
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 |
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兴建蓄水工程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08年10月14日,中俄界碑揭牌仪式在黑瞎子岛举行,俄罗斯将黑瞎子岛西部归还中国。该岛今后的开发将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读图1,完成第1、2题。黑瞎子岛(西部)是我国
A.夏季白昼最长的地方 | B.最先开始新一天的地方 |
C.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 | D.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地方 |
黑瞎子岛(西部)
A.地处高纬度地区 | B.由河流堆积形成 |
C.应开发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 D.周边河段航运价值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