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 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的歧视 |
|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
|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
| D.反映《南京条约》是一个屈辱性的条约 |
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主要因为
| A.“四书”皆为孔子所著 | B.“四书”的思想一脉相承 |
| C.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 D.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 A.实行郡县制 |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
| C.实行分封制 |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这一时期“兵符”上的铭文应为
| A.楷书 | B.隶书 |
| C.行书 | D.篆书 |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 A.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
| B.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
| 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
|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
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 A.力图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 B.小农的保守意识 |
|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合 |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