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 A.两极格局瓦解 | B.世界新格局形成 |
| C.多极化趋势出现 | D.区域集团化发展 |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义的统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推行改革。同时,他又对官员说:“你们绝没有任何主动权,一切事必须直接通报我”。这种统治风格体现了( )
| A. |
平民主义与贵族传统的结合 |
B. |
科学精神与神权主义的融合 |
| C. |
启蒙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杂糅 |
D. |
激进思想与保守主义的妥协 |
1069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
| A. |
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
B. |
稳定封建主从关系 |
| C. |
维护法律政令统一 |
D. |
加强朝廷经济基础 |
古姆诺帕里亚节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是斯巴达城邦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创设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最炎热的7月举行,历时数天。这期间,人们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和斯巴达英雄,还举行少年和成人的体育表演。据此可知,该节庆有助于斯巴达( )
| A. |
维护民主政治稳定 |
B. |
繁荣城邦经济 |
| C. |
凝聚城邦公民意志 |
D. |
形成多神崇拜 |
1985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视察广州、深圳等地的电子企业后,提出中国要投资电子工业的基础建设,“搞这些大的基础项目,准备改变过去那种分配制的办法,采取投标和招标的办法”,允许“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的竞争”。该主张体现了( )
| A. |
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
B.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C. |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
D. |
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理念 |
1950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西南军区欢迎参加全国英模代表会议代表归来的晚会上指出,美帝国主义不单是侵略朝鲜,还想侵略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还想侵略正在谋求解放中的亚洲人民,我们要站起来不倒下去,就要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邓小平旨在强调( )
| A. |
加强亚洲国家团结 |
B. |
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 |
| C. |
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
D. |
加快西南地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