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甲午中日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鸦片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
|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
|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
|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
李鸿章说:“必称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土乃可益固。”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活动是
| A.组建北洋水师 | B.创办轮船招商局 |
| 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D.设立继昌隆缫丝厂 |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不得不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复返了。”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
|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危机的影响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
| C.交通运输的改进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 A.火车机车、水力纺纱机 | B.电灯泡、电动机 |
| C.汽车、汽轮 | D.电话机、内燃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