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孙中山 D.康有为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④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滋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

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
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