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 《 孔雀东南飞 》 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 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糯”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
|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
|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
|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
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能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
| B.宗教改革首先在北欧地区发生 |
| 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
| D.宗教改革吸收人文主义大量的精神要旨 |
“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 )
| A.“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
| B.“人为善,人恒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来 |
| C.“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的” |
| D.“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
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的共同原因和条件是( )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 ②政治发展的需要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 |
| B.“南方谈话”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 |
| C.“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
| D.“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思想基础 |
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 )
| A.土地革命路线 |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 C.国共合作方针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